為什麼法律系學生一定要知道法國大革命呢?
講得很有意思,大意是,姚立明先生指出我們在學校學的所謂知識,很多在日常生活是不會用到的;其中包括圓周率、開根號等等都是。另又指出很多學生讀只因為是考試要考而讀,並不是因為真的想要知道而讀的現況。於影片最後,還讓小弟受教:原來法律系同學讀法國大革命是為了了解人權宣言,而人權宣言又是全球各國憲法的基礎。
在講我的看法之前,先來跟大家介紹兩個圍棋技巧。
一、門封:
這是在大多圍棋教材的第一冊經常出現的一個題目。請問黑棋該如何有效率的吃掉白棋呢?
答案是黑1的位置。如此一來,白棋就跑不掉了。
證明一下,白2想要跑掉,黑3擋住;白4從另一邊跑,黑5擋住。白棋無論如何都會被吃掉。
二、撲與反提:
白棋中間三子該如何吃呢?
黑1先餵一個給白棋吃。
白2提吃後。
黑3再一口氣提吃白棋。
在初學的階段,小朋友幾乎都只知道不斷的把對方圍住跟提吃,要下出上面這兩種棋型,又能下對的少之又少。也就是說,教這兩種吃棋的方法,在學棋初期的下棋過程中是幾乎用不到的。
那麼,為什麼各大圍棋教材裡面,第一冊都會教到這種用不到的題目呢?直接教實戰,積極的吃棋不是更快嗎?
原因是這樣的,因為圍棋是由黑白交互、一次落一子的方式來角力。能夠計算後面幾手(一般來說是三手)的應對,對學棋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而上述的這兩個題目,剛好可以練習到:你這樣下、我就如何應;你那樣下,我則如何應,的一種邏輯推演。這樣的演算能力,我們稱之為“棋力”。
也就是說,以這樣的題目去鼓勵、去刺激孩子思考跟推演其的變化,以增進棋力。當下看不到這樣的題目帶來的效果,感覺用不到。但是在潛移默化當中,慢慢的養成算棋的習慣,才能夠教進一步的變化。
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是如此,雖然姚老師感覺學圓周率、開根號是沒有用的。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,培養思考以及邏輯性的推演,使得學生在思索問題時,能夠以有效率的方法來討論並解決問題,我認為數學教育的功用是強大且迅速的。易言之,即便法律系同學,國高中也是要算數學,用以培養邏輯觀念,面對更艱難的哲學以及法律論辯,都有非常重要的啟蒙效果。
所以,雖然畢業後大多只會用到加減乘除,但是就數學而言,能夠以邏輯習慣思考、能夠在心裡畫出幾何圖形,我相信不管是做什麼工作,這樣的“基本”的邏輯概念,絕對是對工作有幫助的。那至於是什麼樣的題目讓你有這樣的能力,我覺得不是念數學或理工,就不需要那麼排斥或深究了。
壞就壞在我們的考試方法太過死板,著重的是正確與否,而非過程。就算是建構式數學,也居然變化成著重“過程”的正確與否,不管是哪種新穎的教學方法,到了我國就會變成一種“一定要找出標準答案”的遊戲,我認為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,但也很可能無解。
因為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,我們都太想知道標準答案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