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規則】比目法為何要死子回填?

繼上一篇【規則】比目法與數子法的差異,小弟接收到很多指教與討論,其中甚至還有來自世界各地對圍棋有興趣的好友(感謝Google+),他們僅僅看圖就可以稍稍瞭解到文中的內容並發表意見,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圍棋跨越語言的世界共通性。日後,我將會考慮將某些文章日文化,不過目前沒有這個能力,呵呵。

在眾多疑問與看法中,我們聊到比目法死子回填的問題;這是大家非常習慣的一個行為,但很多棋友卻說不出個所以然。在這邊依然用簡單的方法來解釋,其中參考了陳祖源先生寫的圍棋規則演變史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閱讀並參與討論。



首先,小弟簡單解釋作者陳祖源先生認為的初代圍棋規則:

『黑白互下,一人下一子;下到兩溢為止。』

這裏的“溢”就是滿的意思;也就是說,雙方把棋子下到滿、沒有地方可下時,結束棋局。計算還在棋盤上的棋子,多者勝出。

雙方都沒有辦法再下的時候,開始算有幾個棋子。



後來,人們發現這樣很麻煩,於是在唐代改用『等子比空』的方法,先把全部的棋子(包含對局中被吃掉的)放到棋盤,接著只要算雙方各圍住幾個交叉點就可以了。

這是一盤已經下完的棋局。黑棋和白棋在棋局中“假設”各有三個提子。



整地後將提子(三角標記)放回自己的空內,即完成雙方等子。




接著只要算算看誰的交叉點多,多者勝,不用填滿計算。

『下完棋後,把死子回填到自己的空裡,使雙方在棋盤上的子數一樣。然後比空多少來決定勝負。』——圍棋規則演變史P87。

這樣的算法有一個追加但書,因為活棋必須有兩個眼。所以任何一塊活棋,在下到兩溢時,總會有兩個地方不能下。

如圖所示,三角形標記處黑白雙方都不敢下,但是雙方都只有一塊地,所以沒有差別。



但如果有人多一塊地就比較麻煩,因為目前黑棋地裡面有四個地方不能下,而白棋只有兩個;所以平分之後,黑棋和白棋空點應各有三個。



而不填滿計算的時候,這些不能下的眼會通通計算進去,所以要扣掉;地數目相同的時候沒關係;但只要多一塊地,多的地裡面的兩眼,其中一眼要還給對方。也就是多一塊地要貼一子,這叫做扣眼位。



也就因為這樣唐代的圍棋,每多一塊地就必須扣眼位,還一子給對方。

日本就將這樣的計算勝負方法原原本本的帶回去,一直到今天還是使用此法;後來因為扣眼位的計算很麻煩,中日雙方慢慢就都不扣了。

這就是死子回填的由來,他的目的不是處罰你被吃掉,而是將黑白棋子弄到相等,然後比誰的交叉點多的一種步驟,簡化判定勝負的流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